产品列表 / products
高低温冲击试验箱主要用于模拟产品在温度交替环境下的耐受性能,其操作需遵循严格流程以保障试验数据精准性和设备安全性,核心步骤如下:
第一步:试验前准备与设备检查(基础保障)
1.环境与设备检查
确认试验箱放置环境符合要求:温度 15-30℃、湿度≤85% RH,周围无腐蚀性气体、强电磁干扰,且设备底部通风口无堵塞;
检查设备外观:外壳无破损,门体密封胶条完好(若有老化或变形需及时更换,避免温度泄漏);
核心部件核查:打开设备侧盖,检查制冷系统管路无泄漏、加热管接线牢固,水箱水位处于 “高" 刻度线(缺水会导致冷却失效,需添加去离子水或蒸馏水)。
2.样品预处理
清理样品表面:去除灰尘、油污等杂质,避免影响试验结果;
记录样品初始状态:通过拍照、尺寸测量等方式,记录样品外观、性能参数(如绝缘电阻、机械强度),便于试验后对比。


第二步:试验参数设定(核心环节)
1.启动系统与选择模式
接通设备总电源,打开控制面板开关,进入操作系统(不同品牌设备界面略有差异,以主流 PLC 控制系统为例);
选择 “高低温冲击模式",而非 “恒定温湿度模式",避免参数设置错误。
2.关键参数输入
温度参数:设定高温区温度(如 + 85℃)、低温区温度(如 - 40℃),需根据试验标准(如 GB/T 2423.22)或产品要求确定;
时间参数:设置高温保持时间(通常 1-4 小时,确保样品温度稳定)、低温保持时间(同高温保持时间)、温度转换时间(≤5 分钟,设备自带冲击切换功能,无需手动干预);
循环次数:根据需求设定试验循环次数(如 10 次、50 次),并勾选 “循环结束自动停机" 选项。
第三步:样品放置与密封(安全操作)
1.确认设备状态
设定参数后,先点击 “预冷 / 预热" 按钮,待高温区、低温区温度分别达到设定值(控制面板显示 “就绪")后,再进行样品放置;
若设备带有样品架,需根据样品尺寸调整架层高度,确保样品周围留有均匀通风间隙(间隙不小于 5cm,避免温度分布不均)。
2.样品固定与门体密封
将样品平稳放置在样品架上,若样品为小型部件,需用夹具固定(防止冲击切换时样品移位);
关闭试验箱门,检查门体是否密封到位(观察门体边缘无漏光),并旋紧门体锁扣(部分设备带有气压密封装置,需确认气压值正常)。
第四步:试验运行与监控(过程管理)
1.启动试验与参数监控
点击 “启动" 按钮,设备开始按照设定程序运行(高温保持→温度冲击→低温保持→循环);
试验过程中,每 30 分钟记录一次关键数据:高温区实际温度、低温区实际温度、样品表面温度(若带有热电偶测温功能),若发现温度偏差超过 ±2℃,需暂停试验并检查设备(如清理蒸发器结霜、校准温度传感器)。
2.异常处理
若设备报警(如 “高温超温"“低温缺氟"),需立即点击 “急停" 按钮,排查故障原因(如高温区加热管短路、制冷系统泄漏);
故障排除后,若试验未完成 50%,可选择 “继续运行";若超过 50%,建议重新开始试验(避免数据偏差)。
第五步:试验结束与后续处理(数据与设备维护)
1.样品取出与状态检测
试验结束后,设备自动停机,待高温区、低温区温度降至室温(20-25℃)后,再打开门体取出样品;
对比样品初始状态,检查是否存在外观缺陷(如开裂、变形)、性能衰减(如电气性能下降、机械强度降低),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,形成试验报告。
2.设备清洁与维护
清理试验箱内部:用干布擦拭样品架、箱体内壁,若有样品残留杂质,可用中性清洁剂擦拭(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);
设备维护:排放水箱内剩余水分(防止水垢堆积),清洁设备散热口灰尘,关闭总电源后,在设备表面覆盖防尘罩(长期不用时,每月通电预热 / 预冷 1 次,防止部件老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