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列表 / products
温湿度是影响试验箱运行稳定性、测试精度及设备寿命的核心因素,尤其在电子、汽车等行业的可靠性检测中,需通过 “环境适配、参数规范、维护到位" 三方面,精准规避不良影响,保障测试数据可靠:
一、环境部署:筑牢基础防护
控制环境温湿度:将试验箱放置在 5-35℃、相对湿度 30%-70% RH 的区域,避开高温(如靠近烤箱、锅炉)、低温(如空调直吹、冷库旁)及高湿环境(如茶水间、仓库角落),防止环境参数剧烈波动引发设备负荷剧增。
保障通风与空间:设备四周预留≥30cm 通风间隙,避免密闭空间导致散热不良;放置在平整干燥的地面,远离粉尘、腐蚀性气体(如化工车间),防止粉尘堵塞风道、腐蚀内胆与传感器。
规避外部干扰:避免阳光直射箱体,防止内胆局部过热;远离振动源(如机床、运输通道),减少振动对温湿度传感器精度的影响。


二、参数设定:科学适配需求
温湿度合理搭配:遵循 “高温不超高湿、低温不高湿" 原则:
高温测试(>60℃)时,湿度设定≤85% RH,避免加湿系统超负荷运行;
低温测试(<0℃)时,湿度设定≤60% RH,防止内胆结露结冰,影响温场均匀性;
湿热循环测试中,升温 / 降温阶段同步调整湿度,避免 “温度骤变 + 高湿" 导致湿气泄漏。
2.不超额定范围:严格按照试验箱铭牌标注的温湿度区间(如常规型号 - 40~85℃、20%~98% RH)设定参数,避免长期超极限运行,加速加热管、压缩机、加湿模块等核心部件老化。
三、日常维护:降低损耗风险
温度系统维护:
每月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温度传感器,确保控温精度≤±0.5℃(工业级标准);
每 6 个月检查加热管是否结垢、制冷压缩机是否漏油,吹扫冷凝器灰尘,避免散热不良导致控温偏差。
2.湿度系统维护:
每周清洁加湿盘 / 加湿桶,更换去离子水(避免自来水结垢堵塞加湿孔);
每 3 个月检查除湿滤网、蒸发器是否结霜,及时启动化霜程序;更换老化的密封胶条,防止高湿环境下湿气泄漏。
3.定期全面校准: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依据 GB/T 2423 等工业标准,进行温湿度均匀性、偏差校准,确保测试数据可追溯。
四、样品与操作:减少内部干扰
规范样品摆放:样品间距≥5cm,不堵塞内胆进风口、出风口,避免局部温湿度不均;测试前沥干样品表面水分,减少高含水量样品对箱内湿度的突然干扰。
操作后及时处理:高湿度测试结束后,开启 “除湿模式" 运行 30 分钟,擦干内胆残留水分,防止内胆生锈、霉菌滋生。
五、异常处理:快速响应解决
控温偏差过大:先排查环境温度是否超标,再清理风道杂物、检查压缩机运行状态;
湿度降不下来:清洁除湿模块与滤网,若环境湿度过高,搭配工业除湿机使用;
内胆结露 / 结冰:暂停测试,切换至 “化霜模式",待冰霜融化后清理内胆,重新设定合理温湿度参数。
六、长期闲置保护
试验箱长时间不使用时,擦干内胆水分,箱门留一条缝透气;每月通电运行 30 分钟(设定 25℃、50% RH),激活加热、制冷、加湿系统,避免部件长期闲置老化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规避温湿度引发的设备故障(如部件腐蚀、精度失控)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0% 以上,同时保障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重复性,满足工业生产与研发的检测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