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列表 / products
塑料原料流动性检测慢的核心痛点可通过熔融指数仪的 “参数优化 + 流程适配 + 设备特性" 解决,其能在保证精准度的前提下,将单次检测时间压缩至 5-15 分钟,大幅快于传统检测方法。
熔融指数仪通过标准化流程跳过复杂预处理,直接聚焦 “流动性核心指标 —— 熔体流动速率(MFR)",从根本上缩短检测周期:
快速熔融样品:加热腔采用高密度加热管,可在 5-10 分钟内快速升温至目标温度(如 PP 测试需 190℃、PC 测试需 300℃),且控温精度达 ±0.5℃,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的重复测试;
定量施压促流动:通过标准砝码(如 2.16kg、5kg)施加固定压力,迫使熔融后的塑料熔体从固定内径的口模(通常 2.095mm)流出,直接计量单位时间内的流出质量,无需复杂计算即可得出 MFR 值;
数据自动采集:现代熔融指数仪多配备称重传感器和计时器,可自动记录熔体质量与流出时间,直接生成 MFR 数据(单位:g/10min),无需人工换算,减少人为误差与时间消耗。


熔融指数仪在快速检测的同时,通过以下设计保障结果精准,避免 “快而不准":
恒温控制系统:采用 PID 智能温控技术,实时监测加热腔温度并动态调整,确保测试全程温度稳定,避免因温度偏差导致的流动性数据失真(如温度偏高会使 MFR 值偏大,反之则偏小);
标准口模与砝码:口模内径、砝码重量均符合国际标准(如 ISO 1133、ASTM D1238),确保不同设备、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具备可比性,无需反复校准;
样品预处理适配:针对吸湿性塑料(如 PA、PC),可搭配快速干燥附件(如内置热风干燥功能),样品干燥与设备预热同步进行,省去单独干燥的等待时间,且不影响检测精度。
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(如毛细管流变仪需复杂参数设置),熔融指数仪的操作流程高度简化,且每一步都可衔接优化:
样品准备(1-2 分钟):取少量塑料颗粒(约 3-5g),无需复杂制样,直接填入加热腔即可;
恒温熔融(5-10 分钟):设备自动升温至设定温度并恒温,等待样品熔融(可通过观察窗判断,或设备自动提示熔融完成);
施压测试(1-2 分钟):放置标准砝码,熔体在压力作用下从口模流出,设备自动计时并称重;
数据输出(1 分钟内):系统自动计算 MFR 值并显示,支持直接打印或导出数据,无需人工计算。
塑料原料(如 PP、PE、ABS)的流动性检测核心需求是 “快速筛选合格原料",熔融指数仪的设计匹配这一需求:
小样品量需求:单次测试仅需 3-5g 样品,无需大量取样,尤其适合原料进场时的快速抽检;
宽范围适配:可通过调整温度(50-400℃)、负载(0.325-21.6kg),适配不同类型塑料原料(如低流动性的 PC、高流动性的 PE),无需更换设备;
现场化操作:设备体积小巧(桌面式为主),可直接放置在生产车间或原料仓库,实现 “随到随测",避免样品转运耗时。
总结来看,熔融指数仪通过 “简化流程、精准控温、自动计算",在保证检测结果符合国际标准的前提下,将塑料原料流动性检测从传统方法的数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内,解决 “检测慢" 的痛点,同时满足生产端对原料质量快速把控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