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列表 / products
某家电企业曾因电熨斗底座塑料件未通过 750℃灼热丝测试,产品上市后出现多起 “底座过热引燃桌布" 的投诉,最终召回整改,损失超过千万元。
欧盟的 CE 认证要求电器产品必须符合 EN 60695 标准,通过灼热丝测试是基本前提;
我国 GB 4706.1 明确规定,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塑料部件需通过灼热丝引燃测试;
北美 UL 94 标准中,灼热丝测试结果是塑料材料阻燃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。
灼热丝引燃温度(GWIT):材料被灼热丝引燃的温度。若某塑料件的 GWIT 为 700℃,则在 750℃测试中会被引燃,说明其无法满足家用设备的安全要求;
灼热丝起燃温度(GWFI):材料在灼热丝作用下持续燃烧的温度。若起燃后火焰持续时间超过 30s,或引燃周围的铺垫物(如棉花),则判定为不合格;
灼热丝燃烧指数(GWFI):综合评估材料被引燃后的燃烧速度与火焰传播能力,指数越低,阻燃性能越优。
高温瞬时作用:30s 的持续高温可放大材料的阻燃弱点,例如塑料中的杂质或阻燃剂分布不均,会导致局部被引燃;
环境条件控制:测试在无风、恒温的环境中进行,排除外界干扰,确保引燃结果仅与材料本身性能相关;
重复测试验证:对同一批次材料进行多次测试,若结果差异较大,说明材料稳定性差,存在批次性缺陷。
热塑性塑料(如 ABS、PP):需测试其在高温下的熔融滴落是否会引发二次引燃,试验机通常会在试样下方放置引燃铺垫物(如薄纸);
热固性塑料(如酚醛树脂):重点测试其在高温下是否会分解,试验机需记录烟雾浓度与燃烧持续时间;
复合材料(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):测试其表层塑料与基材的阻燃协同性,避免出现 “表层阻燃但基材易燃" 的缺陷。
用于电路附近的塑料件(如接线盒):测试温度通常为 850℃,需确保在触点短路高温下不被引燃;
用于外壳的塑料件(如电视外壳):测试温度多为 750℃,重点评估引燃后是否会蔓延至内部电路;
用于高温环境的塑料件(如烤箱内部部件):测试温度可能高达 960℃,需耐受设备长期运行的高温辐射。